直肠炎
发生在直肠的炎症均可称为直肠炎。常见的直肠炎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感、腹泻、里急后重;血便、黏液便或黏液血便。
-
病因
1.异物损伤 最为常见的病因是直肠内异物损伤。
2.中毒与感染
重金属(汞、砷等)中毒或者发生以胃肠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时,常常并发直肠炎。
3.局部炎症刺激
长期局部炎症刺激如慢性细菌感染(慢性痢疾)、阿米巴痢疾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。
4.性病所致
不洁性交,使肛门部患了尖锐湿疣或乳头状纤维瘤,长期摩擦刺激,可引起直肠炎变。
5.免疫功能异常
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异常可引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。
6.痔疮、肛瘘、肛裂、化脓性汗腺炎、毛囊炎等长期刺激肛门皮肤,也可累及直肠下段引起炎变。
7.血吸虫感染
直肠黏膜长期受沉积虫卵刺激,产生坏死、脱落,从而导致炎变。
8.其他感染
如梅毒(性传播疾病)、病毒(单纯性疱疹或巨细胞病毒)及衣原体感染;抗生素相关性直肠炎症等。
9.放射性照射
由于局部放射性治疗(前列腺癌、宫颈癌)可引致直肠炎症。
-
临床分度
Ⅰ度:偶见便血,粘膜水肿,排便不规则,稀便或便秘;
Ⅱ度:常见便血,粘膜肥厚、直肠狭窄,排便困难,尚可用药物缓解;
Ⅲ度:全血便、溃疡或接管形成,直肠狭窄,排便严重困难,甚至梗阻。
-
症状表现
1.便血
直肠出血或直肠排出黏液、黏液血便。
2.肛门直肠疼痛
由淋病、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直肠炎可伴有强烈的肛门直肠疼痛。
3.腹痛,便秘、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
伴有全身症状或消化道其他部位疾患者可出现相关症状,如发热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消瘦、肛门灼痛、排便下坠、里急后重等。
-
检查
(一)指诊: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,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。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、肥厚,色黄白,被覆粘液,擦去粘液,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,个别部位有糜烂。细菌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,可确定病因诊断。
(二)电子肛肠镜检查:电子肛肠镜采用医用视频及摄像技术,医患双方在检查过程中可同时清晰的观察到放大数十倍的病灶部位。帮助患者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案,避免因传统人为检查带来不足而造成病情延误。同时可将病灶锁定后打印成像,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提供可靠依据。粘膜肿胀、肥厚,表面呈粗糙颗粒,有少量粘液,萎缩性直肠炎镜下可见:粘膜干燥、色灰白,粘膜下可见血管网。
-
治疗
由于引发直肠炎的病因较复杂,治疗原则应根据引发直肠炎的病因及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2.对症治疗
(1)灌肠对于粪便硬块嵌顿导致的直肠炎应采取灌肠,解除粪便压迫。
(2)外用膏剂肛门直肠下坠疼痛者可给以痔疮膏(栓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