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周脓肿

肛管,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,并形成脓肿,称为肛管,直肠周围脓肿。其特点是自行破溃,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,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,也是肛管、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,肛瘘是慢性期。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,链球菌和绿脓杆菌,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,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,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,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。

  • 病因

    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,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
    医源性因素(8%):

    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。① 内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疗法,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。② 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,引起组织坏死,造成直肠周围脓肿。③ 乙状结肠镜检查,造成腹膜穿孔感染,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。④ 局部麻醉感染,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,而形成脓肿。

    手术后因素(15%):

    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,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,以及尿道术后感染、会阴部术后感染、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、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。

    感染性因素(30%):

    现代医学认为,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。

    其它因素(13%):

    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,放线菌病,直肠憩室炎感染,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,及身体虚弱,抵抗力低下,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,或营养不良,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。

  • 典型症状

    肛周皮肤有湿疹

    肛周皮肤潮红

    肛内分泌物多

    肛门瘙痒

    结缔组织性外痔

    脓性分泌物

  • 诊断

    临床患者肛门周围出现小硬块或肿块,继而疼痛加剧、红肿发热、坠胀不适、坐卧不宁、夜不能眠、大便秘结、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。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、精神疲惫乏力、体温升高、食欲减退、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。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,在肛门周围行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、压痛、有波动的肿物,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。依据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。 鉴别诊断 主要与肛周皮肤感染相鉴别。

  • 检查

    1.B超可测及脓腔。

    2.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。

    3.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,局部温度增高、压痛或有波动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,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,直肠内穿刺可抽出脓液。

  • 治疗

    肛周脓肿西医治疗方法

    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,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,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,手术有两种方式。

    (一)单纯性脓肿的治疗.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,用局麻或腰麻,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,放出脓液后,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,分开其间隔。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,以利引流,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。

    (二)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.可在切开脓肿后,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,然后切开瘘管,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,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,使引流通畅。如内口较深,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,可采用挂线疗法。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,不再形成肛瘘。但在急性炎症中,找内口有困难时,不应盲目寻找,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,仅做切开排脓,待形成肛瘘后,再做肛瘘手术。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,治愈率高。

    肛周脓肿中医治疗方法

    1.实证肛痈:证属湿热内蕴郁毒内生。症见肛门红肿热痛明显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苔黄腻,脉数。治法:清热解毒利湿。

    2.虚证肛痈:证属阴虚内热湿热内生。症见肛门皮色不变,界限不明显,不隆起或轻度隆起,脓液白稀,全身乏力,有虚热,舌质红苔腻,脉细。治法:养 阴清热利湿。


文章阅读

自助挂号(提前预约,无需排队)

提示:提交预约后医院将及时与你电话联系
信息仅作预约凭证,拒绝向第三方透露

020-6262 2222
一键通话 >>>